一、创作前,重策划

企业家传记怎么写?

写一本书如同盖一栋房子,盖房子,先有图纸,写书,先有前期大纲策划。一本书的大纲策划到位,写出来的书才有可能是好书。

到底什么是书籍大纲策划?大纲策划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熟知隆中对:先取荆州为立身之本,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然后东结孙权,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待天下有变,北伐曹魏完成天下一统;几乎同一时期,鲁肃也为孙权献上了东吴版的“隆中对”: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以南据而有之,待时机成熟,北伐曹魏,一统天下;二战时,日本制定的狂妄的侵略世界的计划也有其严密的策划:第一步占领台湾,第二步出兵朝鲜半岛,第三步攻占满蒙即东三省,第四步占领中国,第五步称霸亚洲。

可以说,策划的好坏,决定了一本书的取材方向和质量,好的大纲策划可以让一本书形神兼备,让一本书内容充实,主题明确,思想完整。

那么,书籍大纲的策划该如何做?

这里为大家介绍一套相对实用的“三步走”书籍大纲策划方法。

三步走方法为:明确客户意图,抓住核心特点,拟定特点内容。

明确客户意图,说简单一些,客户为什么要出这本书?为招商服务?为品牌效应?为获得行业荣誉和奖项?为取得某些资格?为分享创业经验或某种思想?为沉淀企业文化?为提升个人知名度?为纪念某个重要时刻……

抓住核心特点,就是要抓住客户身上“差异化”的优势,差异化可以简单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快。

拟定特点内容,就是将你所挖掘到的特点进行提炼和延伸,这种提炼和延伸,基本上确定了这本书的内容和比例。

在此分享公司的一个客户案例:20189月,某公司总经理找到了我们,说想出一本书,经过几个小时的前期访谈和其他相关的资料了解,一周后,我们拿出了客户满意的书籍策划大纲。

总经理姓马,出书的目的是为企业招商服务。为招商服务的书籍,一般涉及面较广,内容需要将“企业、产品、企业家”进行三位一体式的展现,甚至可能要围绕产品展开前端营销、后端服务的相关论述。

明确出书目的后,我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资料搜集整理,在熟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深度交流。马总经常强调一句话:“员工的价值就是解决问题,只有不断解决问题,公司才能前进,才有未来”,同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马总引导和培养员工喜欢抛出问题,以引发员工思考来督促员工进步,比如某客服经理在上报选择服务商的方案时,因两个意向服务商都各有优势而难以决策,马总问他:“我们核心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相对明显的优势?”“我们是短期合作还是长期合作?”“选择哪一个优势,我们的风险最低,收益可能最高?”几个问题问完,客服经理很快有了决策。

我们结合马总的核心特点给这本书确定了标题:马不停题。

接下来拟定特点内容,我们从小到大做过很多题,逻辑题,思考题,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问答题,作文题,画图题……

很快,我们将这本书的大纲确定了下来,如下:

第一章 人生的逻辑题

第二章 商业的思考题

第三章 企业的问答题

第四章 伙伴的选择题

第五章 营销的填空题

第六章 友人的证明题

第七章 用户的故事题

第八章 事业的论证题

第九章 管理的纠错题

第十章 文化的翻译题

第十一章 价值的计算题

第十二章 精神的测试题

第十三章 用人的解析题

第十四章 故事的写作题

第十五章 未来的绘图题

第十六章 创业的连线题

第十七章 产品的实验题

第十八章 合作的是非题

当然,文无定法,很多书籍大纲策划往往也是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所有的法则大抵都逃不开上述的三步走方法。

二、创作中,重价值

有了大纲,就有了大致的方向,访谈和创作工作也可以随之展开,这时很多人可能觉得接下来的工作很容易,其实恰恰相反,出书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充满了挑战。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该问那些问题?创作时,哪些该重点去写,哪些作为蜻蜓点水式的辅助?哪些该一笔带过或者只字不提?对于细节该如何处理?行文方式和叙述手法该如何拿捏?如何创新?

这一系列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创作中的价值考量,也是我们提倡的创作中重价值的理念。创作中的重价值,主要指内容价值,细节价值,创新价值。

我们平时特别讨厌真实发生的废事和连篇累牍的废话,因为这些对我们塑造人物和表达故事没有任何帮助,平时我们在工作中很重视“指向性”,我们这一句话,这一个段落,这一个篇幅,对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升华主题有没有作用,有什么作用?这是我们内容价值尺度的一个重要判断。所以,创作过程中一定要记录有价值的事情,创作有价值的文字。

细节价值,简而言之,就是要侧重于细节描写,最能打动人心的,是细节,再具体一点,是有代入感的细节。对细节处理到位,会使这本书更加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如果这是一本商业化的书,很可能大幅增加销量。

细节描写有“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环境”共5大要素,合理的运用这5大要素去表达故事,是一个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这里摘录《哑巴父亲给我的爱》中一个关于细节描写的片段:

父亲扯碎了大哥绝望之间为我买来的丧衣,指着自己的眼睛,伸出大拇指,比划着自己的太阳穴,又伸出两个手指指着我,再伸出大拇指,摇摇手,闭闭眼。大哥终于忍不住哭了。父亲的意思是说:“你们不要哭,我都没哭,你们更不要哭,你妹妹不会死的,她才20多岁,她一定行的,我们一定能救活她!”

父亲一下子跪在地上,又马上站起来,指指我,高高扬扬手,再做着种地、喂猪、割草、推磨杆的姿势,然后掏出已经掏空的衣袋儿,再伸出两只手反反正正地比划着,那意思是说:“求求你们了,救救我女儿,我女儿有出息,了不起,你们一定要救她。我会挣钱交医药费的,我会喂猪、种地、做豆腐,我有钱,我现在就有4000块钱。”

这段细节描写将整个故事推向了高潮,也将伟大无私的父爱燃烧于灵魂深处,我们感叹文字的力量,也折服于作者的生花妙手。

创新价值,指的是文章要有新意、新点、新视角。创新可大可小,一个圆形的杯子做成方形是一种创新,一个塑料杯子口径大了一毫米也是创新,老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种平,有一层含义就指的是缺乏新意。

对于大多数写作而言,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叙述技巧,很多观点难以出新或无法出新,但如果有个别颠覆性的观点可以处理得当,一本书整体的高度便被大幅拉伸。比如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趁早”在当时就是一种相对颠覆性的观点,传统的观点是人怕出名猪怕壮,要不要出名,要不要年少成名,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值得考量的价值尺度,好在文无定法,刀子拿在歹徒的手里,很可能发生犯罪,拿在法官的手里,很可能是维护正义,而刀子,始终是那把刀子,这也是文字本身的魅力所在。

三、创作后,重思考

这里所说的创作后,不是指一本书完成印刷或出版发行之后,而是指完稿之后。好的文章可以一气呵成,但经过千锤百炼、千修万改、千磨万击的文章更加耐人寻味,更加有岁月的味道,更加有承载的厚度与德行。

创作后重思考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磨作品的过程,不断跟自己较劲的过程,不断让作品臻于完美的过程。

这便是企业家传记基本的创作思路。